路由是实现模块间解耦的一个有效工具。如果要进行组件化开发,路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目前iOS上绝大部分的路由工具都是基于URL匹配的,优缺点都很明显。这篇文章里将会给出一个更加原生和安全的设计,这个设计的特点是:
- 路由时用protocol寻找模块
- 可以对模块进行固定的依赖注入和运行时依赖注入
- 支持不同模块间进行接口适配和转发,因此无需和某个固定的protocol关联
- 充分解耦的同时,增加类型安全
- 支持移除已执行的路由
- 封装UIKit界面跳转方法,可以一键跳转和移除
- 支持storyboard,支持其他任意模块
- 可以检测界面跳转时的大部分错误
如果你想要一个能够充分解耦、类型安全、有依赖注入功能的路由器,那这个就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佳方案。
这个路由工具是为了实践VIPER模式而设计的,目的是为VIPER提供依赖注入功能,不过它也可以用于MVC、MVP、MVVM,没有任何限制。
工具和Demo地址:ZIKRouter。
目录
- Router的作用
- 路由缺失时的情况
- 寻找模块
- 声明依赖和接口
- Builder和依赖注入
- 现有的Router
- URL Router
- 优点
- 极高的动态性
- 统一多端路由规则
- 适配URL scheme
- 缺点
- 不适合通用模块
- 安全性差
- 维护困难
- 优点
- Protocol Router
- 优点
- 安全性好,维护简单
- 适用于所有模块
- 优雅地声明依赖
- 缺点
- 动态性有限
- 需要额外适配URL Scheme
- Protocol是否会导致耦合?
- 业务设计的互相关联
Required Interface
和Provided Interface
- 优点
- Target-Action
- 优点
- 缺点
- UIStoryboardSegue
- 总结
- URL Router
- ZIKRouter的特性
- 离散式管理
- 自由定义路由参数
- 移除已执行的路由
- 通过protocol获取对应模块
- Protocol作为匹配标识
- 多对一匹配
- 依赖注入和依赖声明
- 固定依赖和运行时依赖
- 直接在头文件中声明
- 使用泛型指明特定router
- 类型安全
- 传入正确的protocol
- 泛型的协变和逆变
- 用Adapter兼容接口
- 为
Provided
模块添加Required Interface
- 用中介者转发接口
- 为
- 封装UIKit跳转和移除方法
- 封装iOS的路由方法
- 识别
adaptative
类型的路由 - 支持自定义路由
- 关于extension里的跳转方法
- 支持storyboard
- AOP
- 路由错误检查
- 支持任意模块
- 性能
- 项目地址和Demo
Router的作用
首先,我们需要梳理清楚,为什么我们需要Router,Router能带来什么好处,解决什么问题?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Router?
路由缺失时的情况
没有路由时,界面跳转的代码就很容易产生模块间耦合。
iOS中执行界面跳转时,用的是UIViewController上提供的跳转方法:
|
|
|
|
如果是直接导入destinationViewController的头文件进行引用,就会导致和destinationViewController模块产生耦合。类似的,一个模块引用另一个模块时也会产生这样的耦合。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方式来获取destinationViewController,但又不能对其产生直接引用。
这时候就需要路由提供的”寻找模块”的功能。以某种动态的方式获取目的模块。
那么路由是怎么解决模块耦合的呢?在上一篇VIPER讲解里,路由有这几个主要职责:
- 寻找指定模块,执行具体的路由操作
- 声明模块的依赖
- 声明模块的对外接口
- 对模块内各部分进行依赖注入
通过这几个功能,就能实现模块间的完全解耦。
寻找模块
路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出一种寻找某个指定模块的方案。这个方案是松耦合的,获取到的模块在另一端可以随时被另一个相同功能的模块替换,从而实现两个模块之间的解耦。
寻找模块的实现方式其实只有有限的几种:
- 用一个字符串identifier来标识某个对应的界面(URL Router、UIStoryboardSegue)
- 利用Objective-C的runtime特性,直接调用目的模块的方法(CTMediator)
- 用一个protocol来和某个界面进行匹配(蘑菇街的第二种路由和阿里的BeeHive),这样就可以更安全的对目的模块进行传参
这几种方案的优劣将在之后逐一细说。
声明依赖和接口
一个模块A有时候需要使用其他模块的功能,例如最通用的log功能,不同的app有不同的log模块,如果模块A对通用性要求很高,log方法就不能在模块A里写死,而是应该通过外部调用。这时这个模块A就依赖于一个log模块了。App在使用模块A的时候,需要知道它的依赖,从而在使用模块A之前,对其注入依赖。
当通过cocoapods这样的包管理工具来配置不同模块间的依赖时,一般模块之间是强耦合的,模块是一一对应的,当需要替换一个模块时会很麻烦,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如果是一个单一功能模块,的确需要依赖其他特定的各种库时,那这样做没有问题。但是如果是一个业务模块中引用了另一个业务模块,就应该尽量避免互相耦合。因为不同的业务模块一般是由不同的人负责,应该避免出现一个业务模块的简单修改(例如调整了方法或者属性的名字)导致引用了它的业务模块也必须修改的情况。
这时候,业务模块就需要在代码里声明自己需要依赖的模块,让app在使用时提供这些模块,从而充分解耦。
示例代码:
|
|
|
|
这个声明依赖的工作其实是模块的Builder的职责。一个界面模块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止有一个UIViewController,也有其他一些Manager或者Service,而这些角色都是有各自的依赖的,都统一由模块的Builder声明,再在Builder内部设置依赖。不过在上一篇文章的VIPER讲解里,我们把Builder的职责也放到了Router里,让每个模块单独提供一个自己的Router。因此在这里,Router是一个离散的设计,而不是一个单例Router掌管所有的路由。这样的好处就是每个模块可以充分定制和控制自己的路由过程。
可以声明依赖,也就可以同时声明模块的对外接口。这两者很相似,所以不再重复说明。
Builder和依赖注入
执行路由的同时用Builder进行模块构建,构建的时候就对模块内各个角色进行依赖注入。当你调用某个模块的时候,需要的不是某个简单的具体类,而是一个构建完毕的模块中的某个具体类。在使用这个模块前,模块需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,比如VIPER里设置各个角色之间的依赖关系,就是一个初始化操作。因此使用路由去获取某个模块中的类,必定需要通过模块的Builder进行。很多路由工具都缺失了这部分功能。
你可以把依赖注入简单地看成对目的模块传参。在进行界面跳转和使用某个模块时,经常需要设置目的模块的一些参数,例如设置delegate回调。这时候就必须调用一些目的模块的方法,或者传递一些对象。由于每个模块需要的参数都不一样,目前大部分Router都是使用字典包裹参数进行传递。但其实还有更好、更安全的方案,下面将会进行详解。
你也可以把Router、Builder和Dependency Injector分开,不过如果Router是一个离散型的设计,那么都交给各自的Router去做也很合理,同时能够减少代码量,也能够提供细粒度的AOP。
现有的Router
梳理完了路由的职责,现在来比较一下现有的各种Router方案。关于各个方案的具体实现细节我就不再展开看,可以参考这篇详解的文章:iOS 组件化 —— 路由设计思路分析。
URL Router
目前绝大多数的Router都是用一串URL来表示需要打开的某个界面,代码上看来大概是这样:
|
|
|
|
传递一串URL就能打开noteList界面的settings界面,用字典包裹需要传递的参数,有时候还会把UIKit的push、present等方法进行简单封装,提供给调用者。
这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。
优点
极高的动态性
这是动态性最高的方案,甚至可以在运行时随时修改路由规则,指向不同的界面。也可以很轻松地支持多级页面的跳转。
如果你的app是电商类app,需要经常做活动,app内的跳转规则经常变动,那么就很适合使用URL的方案。
统一多端路由规则
URL的方案是最容易跨平台实现的,iOS、Andorid、web、PC都按照URL来进行路由时,也就可以统一管理多端的路由规则,降低多端各自维护和修改的成本,让不懂技术的运营人员也可以简单快速地修改路由。
和上一条一样,这也是一个和业务强相关的优点。如果你有统一多端的业务需求,使用URL也很合适。
适配URL scheme
iOS中的URL scheme可以跨进程通信,从app外打开app内的某个指定页面。当app内的页面都能使用URL打开时,也就直接兼容了URL scheme,无需再做额外的工作。
缺点
不适合通用模块
URL Router的设计只适合UI模块,不适合其他功能性模块的组件。功能性模块的调用并不需要如此强的动态特性,除非是有模块热更新的需求,否则一个模块的调用在一个版本里应该总是稳定不变的,即便要进行模块间解耦,也不应该用这种方式。
安全性差
字符串匹配的方式无法进行编译时检查,当页面配置出错时,只能在运行时才能发现。如果某个开发人员不小心在字符串里加了一个空格,编译时也无法发现。你可以用宏定义来减少这种出错的几率。
维护困难
没有高效地声明接口的方式,只能从文档里查找,编写时必须仔细对照字符串及其参数类型。
传参通过字典来进行,参数类型无法保证,而且也无法准确地知道所调用的接口需要哪些参数。当目的模块进行了接口升级,修改了参数类型和数量,那所有用到的地方都要一一修改,并且没有编译器的帮助,你无法知道是否遗漏了某些地方。这将会给维护和重构带来极大的成本。
针对这个问题,蘑菇街的选择是用另一个Router,用protocol来获取目的模块,再进行调用,增加安全性。
Protocol Router
这个方案也很容易理解。把之前的字符串匹配改成了protocol匹配,就能获取到一个实现了某个protocol的对象。
开源方案里只看到了BeeHive实现了这样的方式:
|
|
优点
安全性好,维护简单
再对这个对象调用protocol中的方法,就十分安全了。在重构和修改时,有了编译器的类型检查,效率更高。
适用于所有模块
Protocol更加符合OC和Swift原生的设计思想,任何模块都可以使用,而不局限于UI模块。
优雅地声明依赖
模块A需要用到登录模块,但是它要怎么才能声明这种依赖关系呢?如果使用Protocol Router,那就只需要在头文件里定义一个属性:
|
|
如果这个依赖是必需依赖,而不是一个可选依赖,那就添加到初始化参数里:
|
|
问题是,如果这样的依赖很多,那么初始化方法就会变得很长。因此更好的做法是由Builder进行固定的依赖注入,再提供给外部。目前BeeHive并没有提供依赖注入的功能。
缺点
动态性有限
你可以维护一份protocol和模块的对照表,使用动态的protocol来尝试动态地更改路由规则,也可以在Protocol Router之上封装一层URL Router专门用于动态性的需求。
需要额外适配URL Scheme
使用了Protocol Router就需要再额外处理URL Scheme了。不过这样也是正常的,解析URL Scheme本来就应该放到另一个单独的模块里。
Protocol是否会导致耦合?
很多谈到这种方案的文章都会指出,和URL Router相比,Protocol Router会导致调用者引用目的模块的protocol,因此会产生”耦合”。我认为这是对”解耦”的错误理解。
要想避免耦合,首先要弄清楚,我们需要什么程度的解耦。我的定义是:模块A调用了模块B,模块B的接口或者实现在做出简单的修改时,或者模块B被替换为相同功能的模块C时,模块A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。这时候就可以认为模块A和模块B是解耦的。
业务设计的互相关联
有些时候,表达出两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是有意义的。
当一个界面A需要展示一个登录界面时,它可能需要向登录界面传递一个”提示语”参数,用于在登录界面显示一串提示。这时候,界面A在调用登录界面时,是要求登录界面能够显示这个自定义提示语的,在业务设计中就存在两个模块间的强关联性。这时候,URL Router和Protocol Router没有任何区别,包括下面将要提到的Target-Action
路由方式,都存在耦合,但是Protocol Router通过简单地改善,是可以把这部分耦合去除的。
URL Router:
|
|
Protocol Router:
|
|
由于字典传参的原因,URL Router只不过是把这种接口上的关联隐藏到了字典key里,它在参数字典里使用@"message"
时,就是在隐式地使用LoginViewInput
的接口。
这种业务设计上导致的模块之间互相关联是不可避免的,也是不需要去隐藏的。隐藏了反而会引来麻烦。如果登录界面的属性名字变了,从NSString *message
改成了NSString *notifyString
,那么URL Router在register的时候也必须修改传参时的代码。如果register是由登录界面自己执行和处理的,而不是由App Context来处理的,那么此时参数key是固定为@"notifyString"
的,那就会要求所有调用者的传参key也修改为notifyString
,这种修改如果缺少编译器的帮助会很危险,目前是用宏来减少这种修改导致的工作量。而Protocol Router在修改时就能充分利用编译器进行检查,能够保证100%安全。
因此,URL Router并不能做到解耦,只是隐藏了接口关联而已。一旦遇到了需要修改或者重构的情况,麻烦就出现了,在替换宏的时候,你还必须仔细检查有没有哪里有直接使用字符串的key。只是简单地修改名字还是可控的,如果是需要增加参数呢?这时候就根本无法检查哪里遗漏了参数传递了。这就是字典传参的坏处。
关于这部分的讨论,也可以参考Peak大佬的文章:iOS组件化方案。
Protocol Router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作出修改,但是它能帮助你安全高效地进行重构。而且只要稍加改进,也可以完全无需修改。解决方法就是把Protocol分离为Required Interface
和Provided Interface
。
Required Interface
和 Provided Interface
模块的接口其实是有Required Interface
和Provided Interface
的区别的。Required Interface
就是调用者需要用到的接口,Provided Interface
就是实际的被调用者提供的接口。
在UML的组件图中,就很明确地表现出了这两者的概念。下图中的半圆就是Required Interface
,框外的圆圈就是Provided Interface
:
那么如何实施Required Interface
和Provided Interface
?上一篇文章里已经讨论过,应该由App Context在一个adapter里进行接口适配,从而使得调用者可以继续在内部使用Required Interface
,adapter负责把Required Interface
和修改后的Provided Interface
进行适配。
示例代码:
|
|
|
|
|
|
用category、extension、NSProxy等技术兼容新旧接口,工作全部由模块的使用和装配者App Context
完成。如果LoginViewController
已经有了自己的message
属性,这时候就说明新的登录模块是不可兼容的,必须有某一方做出修改。当然,接口适配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,例如一个接口从同步变成了异步,那么这时候两个模块也是不能兼容的。
因此,如果模块需要进行解耦,那么它的接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十分仔细,尽量不要在参数中引入太多其他的模块依赖。
只有存在Required Interface
和Provided Interface
概念的设计,才能做到彻底的解耦。目前的路由方案都缺失了这一部分。
Target-Action
CTMediator的方案,把对模块的调用封装到Target-Action中,利用了Objective-C的runtime特性,省略了Target-Action的注册和绑定工作,直接通过CTMediator中介者调用目的模块的方法。
|
|
-performTarget:action:params:shouldCacheTarget:
方法通过NSClassFromString
,获取目的模块提供的Target类,再调用Target提供的Action,实现了方法调用:
|
|
优点
- 实现简洁,整个实现的代码量很少
- 省略了路由注册的步骤,可以减少一部分内存消耗和时间消耗,但是也略微降低了调用时的性能
- 使用场景不局限于界面模块,所有模块都可以通过中介者调用
缺点
- 在调用action时使用字典传参,无法保证类型安全,维护困难
- 直接使用runtime互相调用,难以明确地区分
Required Interface
和Provided Interface
,因此其实无法实现完全解耦。和URL Router一样,在目的模块变化时,调用模块也必须做出修改 - 过于依赖runtime特性,和Swift的类型安全设计是不兼容的,也无法跨平台多端实现
UIStoryboardSegue
苹果的storyboard其实也有一套路由API,只不过它的局限性很大。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:
|
|
UIStoryboardSegue是和storyboard一起使用的,storyboard中定义好了一些界面跳转的参数,比如转场方式(push、present等),在执行路由前,执行路由的UIViewController会收到回调,让调用者配置目的界面的参数。
在storyboard中连接segue,其实是跳转到一个已经配置好界面的view controller,也就是和View相关的参数,都已经做好了依赖注入。但是自定义的依赖,却还是需要在代码中注入,所以又给了我们一个-prepareForSegue:sender:
回调。
我不建议使用segue,因为它会导致强耦合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UIStoryboardSegue的sourceViewController、destinationViewController、封装跳转逻辑到segue子类、对页面执行依赖注入等设计。
总结
总结了几个路由工具之后,我的结论是:路由的选择还是以业务需求为先。当对动态性要求极高、或者需要多平台统一路由,则选择URL Router,其他情况下,我更倾向于使用Protocol Router。和Peak大大的结论一致。
Protocol Router目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开源方案。因此我造了个轮子,增加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需求。
ZIKRouter的特性
离散式管理
每个模块都对应一个或者多个router子类,在子类中管理各自的路由过程,包括对象的生成、模块的初始化、路由状态管理、AOP等。路由时,需要使用对应的router子类,而不是一个单例router掌管所有的路由。如果想要避免引用子类带来的耦合,可以用protocol动态获取router子类,或者用父类+泛型在调用者中代替子类。
采用离散式的设计的原因是想让各个模块对路由拥有充分的控制权。
一个router子类的简单实现如下:
|
|
你甚至可以在不同情况下返回不同的destination,而调用者对此完全不知情。例如一个alertViewRouter为了兼容UIAlertView和UIAlertController,可以在router内部,iOS8以上使用UIAlertController,iOS8以下则使用UIAlertView。
一切路由的控制都在router类内部,不需要模块做出任何额外的修改。
自由定义路由参数
路由的配置信息都存储在configuration里,在调用者执行路由的时候传入。基本的跳转方法如下:
|
|
Configuration只能在初始化block里配置,出了block以后就无法修改。你也可以用一个configuration子类添加更多自定义信息。
如果不需要复杂的配置,也可以只用最简单的跳转:
|
|
移除已执行的路由
你可以先初始化一个router,再交给其他角色执行路由:
|
|
当你需要消除已经展示的界面,或者销毁一个模块时,可以调用移除路由方法一键移除:
|
|
从而无需再区分调用pop、dismiss、removeFromParentViewController、removeFromSuperview等方法。
通过protocol获取对应模块
Protocol作为匹配标识
我们不想让外部引用ZIKLoginViewRouter
头文件导致耦合,调用者只需要获取一个符合了ZIKLoginViewProtocol
的view controller,因此只需要根据ZIKLoginViewProtocol
获取到对应的router子类,然后在子类上调用父类ZIKViewRouter
提供的路由方法即可,这样就可以做到隐藏子类。
使用ZIKViewRouterToView
和ZIKViewRouterToModule
宏,即可通过protocol获取到对应的router子类,并且子类返回的destination必定符合ZIKLoginViewProtocol
:
|
|
这时候ZIKLoginViewProtocol
就相当于LoginView模块的唯一identifier,不能再用到其他view controller上。你可以用多个protocol注册同一个router,用于区分requiredProtocol
和providedProtocol
。
多对一匹配
有时候,一些第三方的模块或者系统模块并没有提供自己的router,你可以为其封装一个router,此时可以有多个不同的router管理同一个UIViewController或者UIView类。这些router可能提供了不同的功能,比如同样是alertRouter,routerA可能是用于封装UIAlertController,routerB可能是用于兼容UIAlertView和UIAlertController,这时候要如何区分并获取两个不同的router?
像这种提供了独特功能的router,需要你使用configuration的子类,然后让子类conform对应功能的protocol。于是就可以根据configuration的protocol来获取对应的router:
|
|
如果模块自己提供了router,并且这个router用于依赖注入,不能被其他router替代,可以声明本router为本模块的唯一指定router,当有多个router尝试管理此模块时,启动时就会产生断言错误。
依赖注入和依赖声明
固定依赖和运行时依赖
模块的依赖分为固定依赖和运行时参数依赖。
固定依赖就类似于VIPER各角色之间的依赖关系,是一个模块中固定不变的依赖。这种依赖只需要在router内部的-prepareDestination:configuration:
固定配置即可。
运行时依赖就是外部传入的参数,由configuration负责传递,然后同样是在-prepareDestination:configuration:
中,获取configuration并配置destination。你可以用一个configuration子类和router配对,这样就能添加更多自定义信息。
如果依赖参数很简单,也可以让router直接对destination进行配置,声明router的destination遵守ZIKLoginViewProtocol
,让调用者在prepareDestination
里设置destination。但是如果依赖涉及到了model对象的传递,并且由于需要隔离View和Model,destination不能接触到这些model对象,这时候还是需要让configuration传递依赖,在router内部再把model传给负责管理model的角色。
因此,configuration和destination的protocol就负责依赖声明和暴露接口。调用者只需要传入protocol里要求的参数或者调用一些初始化方法即可,至于router内部怎么使用和配置这些依赖,调用者就不用关心了。
直接在头文件中声明
声明一个protocol是一个router的config protocol或者view protocol时,只需要让这个protocol继承自ZIKViewConfigRoutable
或者ZIKViewRoutable
即可。这样,所有的依赖声明都可以在头文件里明确表示,不必再从文档中查找。
使用泛型指明特定router
一个模块可以直接在内部用ZIKViewRouterToModule
和ZIKViewRouterToView
动态获取router,也可以在头文件里添加一个router属性,让builder注入。
那么一个模块怎么向builder声明自己需要某个特定功能的router呢?答案是父类+泛型。
ZIKRouter支持用泛型指定参数类型。在OC中可以这样使用:
|
|
ZIKViewRouter<UIViewController *, ZIKViewRouteConfiguration<ZIKLoginConfigProtocol> *>
就是一个指定了泛型的类,尖括号中指定了router的destination和configuration类型。这一串说明相当于是在声明:这是一个destination为UIViewController类型,用ZIKViewRouteConfiguration<ZIKLoginConfigProtocol> *
作为执行路由时的configuration的router类。你可以对configuration再添加protocol,表明这个configuration必须遵守指定的protocol。
这时你就可以用父类+泛型来声明一个router类,这个router类的configuration符合特定的config protocol。而且在写的时候Xcode会给你自动补全。这是一种很好的隐藏子类的方式,而且符合原生的语法。
但是由于OC中的类都是Class
类型,因此只能这样声明一个实例属性:
|
|
Builder只能注入一个router实例,而不是一个router class。因此在OC里一般不这么使用。
但是在Swift这种类型安全语言中这种模式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了,你可以直接注入一个符合某个泛型的router:
|
|
|
|
声明了ViewRouter<Any, ZIKCompatibleAlertConfigProtocol>
的属性后,外部就可以直接注入一个对应的router。可以用这种设计模式来转移、集中获取router的职责。
Router可以在定义的时候限制自己的泛型:
Objective-C:
|
|
Swift:
|
|
这样在传递的时候,就可以让编译器检查router是否正确。
调用安全和类型安全
上面的演示已经展示了类型安全的处理,由protocol和泛型共同完成了这个类型安全的设计。不过有一些问题还需要特别注意。
编译检查
使用ZIKViewRouterToModule
和ZIKViewRouterToView
时,会对传入的protocol进行编译检查。保证传入的protocol是可路由的protocol,不能随意滥用。具体用到的方式有些复杂,而且在Objective-C和Swift上使用了两种方式来实现编译检查,具体实现可以看源代码。
泛型的协变和逆变
Swift的自定义泛型不支持协变,所以使用起来有点奇怪。
|
|
Swift的自定义泛型不支持子类型转为父类型,因此把ZIKViewRouter<UIViewController, ZIKViewRouteConfiguration & ZIKCompatibleAlertConfigProtocol>.Type
赋值给ZIKViewRouter<UIViewController, ZIKViewRouteConfiguration>.Type
类型时就会出现编译错误。奇怪的是反过来逆变反而没有编译错误。而Swift原生的集合类型是支持协变的。从2015年开始就有人提议Swift对自定义泛型加入协变,到现在也没支持。在Objective-C里自定义泛型是可以正常协变的。
因此在swift里,使用了另一个类来包裹真正的router,而这个类是可以随意指定泛型的。
用Adapter兼容接口
可以用不同的protocol获取到相同的router。也就是requiredProtocol
和providedProtocol
只要有声明,都可以获取到同一个router。
首先检查requiredProtocol
和providedProtocol
,确定两个接口提供的功能是一致的。否则无法兼容。
为Provided
模块添加Required Interface
requiredProtocol
是外部的要求目的模块额外兼容的,由App Context在ZIKViewAdapter的子类里进行接口兼容。
|
|
|
|
|
|
|
|
用中介者转发接口
如果遇到protocol里的一些delegate需要兼容:
|
|
|
|
这种情况在OC里可以hook-setDelegate:
方法,用NSProxy
来进行消息转发,把LoginViewDelegate
的消息转发为对应的ModuleARequiredLoginViewDelegate
中的消息。
不过Swift里就不适合这么干了,相同方法有不同参数类型时,可以用一个新的router代替真正的router,在新的router里插入一个中介者,负责转发接口:
|
|
一般来说,并不需要立即把所有的protocol都分离为requiredProtocol
和providedProtocol
。调用模块和目的模块可以暂时共用protocol,或者只是简单地改个名字,在第一次需要替换模块的时候再对protocol进行分离。
封装UIKit跳转和移除方法
封装iOS的路由方法
ZIKViewRouter
把UIKit中路由相关的方法:
-pushViewController:animated:
-presentViewController:animated:completion:
UIPopoverController
的-presentPopoverFromRect:inView:permittedArrowDirections:animated:
UIPopoverPresentationController
的配置-performSegueWithIdentifier:sender:
-showViewController:sender:
-showDetailViewController:sender:
-addChildViewController:
-addSubview:
全都统一封装,可以用枚举一键切换:
|
|
对应的枚举值:
ZIKViewRouteTypePush
ZIKViewRouteTypePresentModally
ZIKViewRouteTypePresentAsPopover
ZIKViewRouteTypePerformSegue
ZIKViewRouteTypeShow
ZIKViewRouteTypeShowDetail
ZIKViewRouteTypeAddAsChildViewController
ZIKViewRouteTypeAddAsSubview
ZIKViewRouteTypeCustom
ZIKViewRouteTypeGetDestination
移除路由时,也不必再判断不同情况分别调用-popViewControllerAnimated:
、-dismissViewControllerAnimated:completion:
、-dismissPopoverAnimated:
、-removeFromParentViewController
、-removeFromSuperview
等方法。
ZIKViewRouter
会在内部自动调用对应的方法。
识别adaptative
类型的路由
-performSegueWithIdentifier:sender:
、-showViewController:sender:
、-showDetailViewController:sender:
这些adaptative
的路由方法,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适配UINavigationController
和UISplitViewController
,选择调用push
、present
或者其他方式。直接调用时无法明确知道最终调用的是哪个方法,也就无法移除界面。
ZIKViewRouter
可以识别这些路由方法在调用后真正执行的路由操作,所以你现在也可以在使用这些方法后移除界面。
支持自定义路由
ZIKViewRouter
也支持在子类中提供自定义的路由和移除路由方法。只要写好对应的协议即可。
关于extension里的跳转方法
App extension里还有一些特有的跳转方法,比如Watch
扩展里WKInterfaceController
的-pushControllerWithName:context:
和-popController
,Share
扩展里SLComposeServiceViewController
的-pushConfigurationViewController:
和-popConfigurationViewController
。
看了一下extension的种类有十几个,懒得一个个去适配了。而且extension里的界面不会特别复杂,不是特别需要路由工具。如果你需要适配extension,可以自己增加,也可以用ZIKViewRouteTypeCustom
来适配。
支持storyboard
ZIKViewRouter
支持storyboard,这也是和其他Router相比更强的地方。毕竟storyboard有时候也是很好用的,当使用了storyboard的项目中途使用router的时候,总不能为了适配router,把所有使用storyboard的界面都重构吧?
适配storyboard的原理是hook了所有UIViewController的-prepareForSegue:sender:
方法,检查destinationViewController是否遵守ZIKRoutableView
协议,如果遵守,就说明是一个由router管理的界面,获取注册的对应router类,生成router实例,对其进行依赖注入。如果destination需要传入动态参数,就会调用sourceViewController的-prepareDestinationFromExternal:configuration:
方法,让sourceViewController传参。如果有多个router类注册了同一个view controller,则取随机的一个router。
你不需要对现有的模块做任何修改,就可以直接兼容。而且原来view controller中的-prepareForSegue:sender:
也能照常使用。
AOP
ZIKViewRouter
会在一个界面执行路由和移除路由的时候,对所有注册了此界面的router回调4个方法:
|
|
你可以在这些方法中检查界面是否配置正确。也可以用于AOP记录。
例如,你可以为UIViewController
这个所有view controller的父类注册一个router,这样就可以监控所有的UIViewController
子类的路由事件。
路由错误检查
ZIKRouter
会在启动时进行所有router的注册,这样就能检测出router是否有冲突、protocol是否和router正确匹配,保证所有router都能正确工作。当检测到错误时,断言将会失败。
ZIKViewRouter
在执行界面路由时,会检测并报告路由时的错误。例如:
- 使用了错误的protocol执行路由
- 执行路由时configuration配置错误
- 不支持的路由方式(router可以限制界面只能使用push、present等有限的跳转方式)
- 在其他界面的跳转过程中,执行了另一个界面的跳转(
unbalanced transition
错误,会导致-viewWillAppear:
、-viewDidAppear:
、-viewWillDisAppear:
、-viewDidDisappear:
等事件的顺序发生错乱) - Source view controller此时的状态无法执行当前路由
- 路由时container view controller配置错误
- segue在代理方法中被取消,导致路由未执行
- 重复执行路由
基本上包含了界面跳转时会发生的大部分错误事件。
支持任意模块
ZIKRouter
包含ZIKViewRouter
和ZIKServiceRouter
。ZIKViewRouter
专门用于界面跳转,ZIKServiceRouter
则可以添加任意类进行实例获取。
你可以用ZIKServiceRouter
管理需要的类,并且ZIKServiceRouter
增添了和ZIKViewRouter
相同的动态性和泛型支持。
性能
为了错误检查、支持storyboard和注册,ZIKViewRouter
和ZIKServiceRouter
会在app启动时遍历所有类,进行hook和注册的工作。注册时只是把view class、protocol和router class的地址加入字典,不会对内存有影响。
在release模式下,iPhone6s机型上,测试了5000个UIViewController以及5000个对应的router,遍历所有类并且hook的耗时大约为15ms,注册router的耗时大约为50ms。基本上不会遇到性能问题。
如果你不需要支持storyboard,可以去掉view class和router class配对的注册,去掉以后就无法自动为storyboard里的view controller创建router。至于protocol和router的注册,目前似乎是无法避免的。
项目地址和Demo
简单来说,ZIKRouter就是一个用于模块间路由,基于接口进行模块发现和依赖注入的Router。它以原生的语法执行路由,在OC和Swift中都能使用。
项目地址在:ZIKRouter。里面包含了一个demo,用于演示iOS中大部分的界面路由场景,建议在横屏iPad上运行。
最后记得点个star~
Demo截图,控制台的输出就是界面路由时的AOP回调: